連續(xù)三天日最高氣溫將達38℃以上,部分區(qū)域突破40℃,體感溫度可能超過50℃。
這意味著人體在戶外暴露10分鐘就可能出現脫水,30分鐘即有中暑風險。
氣象部門通過衛(wèi)星云圖、地面監(jiān)測站數據交叉驗證,結合濕度、風力等因素綜合研判,確認高溫強度、持續(xù)時間及影響范圍后,才會啟動這一最高級別的預警。
減少不必要外出,將每日活動時間壓縮至早晚涼爽時段;儲備防暑物資,檢查家中降溫設備運行狀態(tài),確保應急時能正常啟動。
每工作40分鐘必須進入陰涼處休息20分鐘,隨身攜帶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(避免單純飲用純凈水)。
穿戴淺色系透氣工裝,配備遮陽帽與冰袖,裸露皮膚每2小時補涂一次高倍防曬霜。
若出現頭暈、心慌等前兆,立即停止工作,用濕毛巾冷敷頸動脈處,口服藿香正氣水后就醫(yī)。
老年人: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6-28℃,每日定時測量血壓,避免因高溫引發(fā)心腦血管意外;子女需早晚各檢查一次,確保飲水充足。
嬰幼兒:減少外出,外出時使用遮陽推車并覆蓋透氣紗巾,每小時喂一次溫水(每次10-20ml),警惕高熱驚厥。
慢性病患者:糖尿病患者需增加血糖監(jiān)測頻次,高血壓患者避免突然從高溫環(huán)境進入空調房,以防血壓波動。
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時,避開正午高峰,隨身攜帶小風扇與降溫噴霧。
自駕者需在車內放置遮陽擋,啟動車輛后先開窗通風3分鐘再開空調,避免方向盤與座椅燙膚。
騎行或步行時,選擇有樹蔭的路線,每15分鐘在便利店等場所短暫休整,補充水分。
日最高氣溫達40℃以上,用人單位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(yè)。
37℃以上、40℃以下時,室外作業(yè)時間不得超過6小時,且在12-15時不得安排室外作業(yè)。
高溫津貼不得計入最低工資,標準為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(具體按地方規(guī)定執(zhí)行),發(fā)放時間為6-9月。
若用人單位違反高溫作業(yè)規(guī)定,可向當地勞動保障監(jiān)察部門投訴(投訴電話12333)。
保留考勤記錄、高溫津貼發(fā)放憑證等證據,一旦發(fā)生中暑,可申請職業(yè)病診斷(需提供職業(yè)史、中暑診斷證明等材料)。
因高溫天氣導致停工,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。
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,解開衣領腰帶,用32℃左右溫水擦拭全身(避免用冰水直接降溫)。
清醒者可飲用淡鹽水(每100ml水加0.9g鹽),每次100ml,每隔10分鐘一次。
出現體溫超40℃、無汗、昏迷、抽搐等癥狀,立即撥打120,途中持續(xù)用濕毛巾擦拭身體降溫。
【文案】135AI寫作,使用請?zhí)鎿Q
【版頭圖片】135攝影圖,使用請?zhí)鎿Q
ID:58860
【圖片】135攝影圖,使用請?zhí)鎿Q
ID:87090、87085
81524、87059、87092
【貼紙】135編輯器
【排版】135編輯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