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人都知道,協(xié)同工作是無法放棄的,你也要跟別的同事交流工作信息,難道只許你打擾別人工作,不許別人打擾你?而且,在集體討論中,常常有大量靈感被碰撞出來,好過一個人封門造車。所以應(yīng)該如何解決呢?
我參加過的一次印象深刻的葬禮是怎樣的?它帶給我什么感受?
如果一年后我就死了,我會怎么安排我現(xiàn)在的生活?
如果我明天要死,我今天要做什么?
我死的時候,我希望自己的墓志銘上寫些什么?為什么希望這樣寫?
如果我死了,我認為自己做過的最有價值的事情是什么?
臨死的一刻,我會怎么評價我自己?
時間在現(xiàn)代社會作為一種緊俏的稀缺資源,總在被忙忙碌碌地人們爭奪想要用“管理”去抓住稍縱即逝的時間,但是時間真的是可被管理的嗎?
自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在不斷的接收新的知識,提升我們的認知,但若是不付諸行動,一切便是虛無。
拖延問題每個人都有,拖延的問題之所以會存在,本質(zhì)上是因為我們頭腦中存在著兩個自我,而這兩個自我又存在著利益上的沖突:“未來的自己”看重的是長遠利益,比如長期的健康和良好的體型,“現(xiàn)在的自己”卻更在意當下的快樂和滿足感,比如美食所帶來的快感。我們該如何有效對抗拖延癥呢?
凱文·凱利有一個著名的“1000鐵桿粉絲原理”:一個藝人只要有1000 名鐵桿粉絲,就可以衣食無憂??梢姡劢z的貢獻力是驚人的。
跳槽不應(yīng)只是對高薪或高一級職位的追逐,而更應(yīng)是個人對職業(yè)生涯的進一步追求。在跳槽前的職業(yè)規(guī)劃是必不可少的,只有明白自己以往的職業(yè)特點、目前的職業(yè)定位和未來的職業(yè)方向,才能確定合適跳槽的時機,并能準確把握好因跳槽而帶來的最大價值。
現(xiàn)在的招聘條件大多都要求“有工作經(jīng)驗”。一般來說,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經(jīng)驗就算是經(jīng)驗豐富了。可是,有一個有著8年工作經(jīng)驗的網(wǎng)友卻在面試的時候被面試官diss經(jīng)驗不足,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兩大難關(guān):
不知道怎么早起;
不知道早起干什么,以至于好不容易克服早起這一關(guān),繼續(xù)回去睡眠了。而且這種人也有不少。
為了避免拖延,也為了大腦更有效地工作,當感到精力難以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、當感到焦慮時,此時一定要遏制住去做其它被認為更「有趣」的事情的沖動,你需要做的只是停下來什么都不做。休息并不是浪費時間,休息比你想象的更有價值。
巨大的焦慮會消磨掉一個人的行動力。當你由于進展不暢而陷入巨大的自責(zé)之中,你的潛意識就本身有一種本能讓你逃避痛苦,而逃避痛苦的直覺會直接指引你采用打游戲、強迫癥的刷知乎朋友圈等方法來轉(zhuǎn)移你的注意力。 一定要克服焦慮。
如果你才剛開始,你就得不斷摸索,調(diào)整,這時候的計劃只是一個參考,不用太看重執(zhí)行結(jié)果,否則很可能像我一樣因為太累而放棄。
我認為所謂的習(xí)慣就是一種長期的行為,它已經(jīng)超越一般的行為,不需要我們的大腦為這項行為做過多的思考,如同我們早上要刷牙。
讓我們優(yōu)化思維模式,做一個思考有條理,表述有邏輯的職場達人,更好的增加職場的競爭力吧。
-
2021-11-18 17:28:08
-
2021-11-26 20:04:46
-
2021-11-01 16:55:37
-
2021-11-01 16:50:50
-
2021-10-28 16:47:15
-
2021-10-26 16:51:57
-
2021-10-22 15:08:18
-
2021-10-21 15:59:18
-
2021-10-20 15:27:49
-
2022-05-31 09:56:31
